查查吧首頁 | 六一兒童節(jié)專題深圳地圖 | 地圖找房
復活節(jié)專題

今年六一流行送“財商” 怎樣培養(yǎng)孩子財商

2010-06-01 01:32  [查查吧]  來源:m.ytshengsheng.cn  點擊:

都說“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”,在當前的經濟社會里,只有智商、情商和財商三“商”都高的孩子,才更能贏得精彩的人生。因此,在這個“六一兒童節(jié)”里,送一份能培養(yǎng)孩子財商的禮物,送給他一個美好的未來!

  又到“六一兒童節(jié)”了!今年,您準備好一份寓教于樂的禮物給孩子了嗎?對于現在的孩子,他們早已不缺玩具,不缺大餐,不缺親人的關愛和寵溺,但正是這份寵溺讓他們漸漸喪失了自立和獨立的本領,在金錢方面的意識尤為淡薄。然而,對于一個孩子來說,財商的教育有多重要?美國教育基金會會長夏保羅先生曾經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演講時表示,成功的財商教育能讓孩子更加自信和自立。

 

  財商多重要

  3成大學生把父母當“提款機”

  去年5月,一家跨國金融組織在國內對1500多名中國大學生進行了“理財和信用卡觀念調查”。調查結果令人非常驚訝:貸款意愿強烈與理財知識匱乏,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財富管理的一道難題。調查結果顯示,將近9成的受訪學生不清楚信用卡的循環(huán)利息,3/4的學生竟然算不出銀行貸款利息金額。更為夸張的是,有3%的大學生只知道錢是父母工作所得,他們的錢只要喊父母從銀行里取一下就有了。

  不僅如此,成都某財商教育機構的導師告訴記者,在她輔導的學員中,有一名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小張,雖然小張學的是金融專業(yè),但其理財知識卻相當匱乏,甚至連銀行卡都不會獨立使用。此外,目前在國內,上學時有不少“給多少就花多少”的“月光族”,畢業(yè)后有“不愿工作整天閑晃”的“啃老族”,工作后又有“不敢消費害怕生病”的“房奴族”等等,不少成年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“財商”缺陷,現實已經開始拷問我們對于財富的教育方式。

  到底什么是財商?某財商教育機構的王老師告訴記者,財商是指一個人認識、掌握和運用金錢或財富運動規(guī)律的能力,包括觀念、知識、行為三個層次。財商知識包括會計知識、法律知識、基本投資知識和創(chuàng)業(yè)知識。探究它的本質,財商是創(chuàng)造財富的智慧,是處理金錢的藝術,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。財商教育和智商、情商、德商一樣,應該成為未成年人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,因為財商教育能夠幫助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避開財務陷阱,減少財務上的失敗,讓孩子日后不至于陷入家庭財務困境。

 

  培訓咋進行

  按年齡實施更可行

  在學習國外的財商教材中常有這樣的案例:美國幾歲大的小孩就會將自己用不著的玩具小熊擺在家門口,放一塊“Sale”的牌子,等待別人付錢拿走小熊,而自己則獲得一些收入供零用。

  但這樣的方式,在國內的孩子中大概很難實現。因為國人對于二手物品的接受程度不高,而且把東西放在家門口待售也不太現實,還極可能被拾荒者順手拿走。所以,成都某少兒財商培訓機構的負責人鄧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國內兒童的理財教育不能照搬國外的經驗,或照搬某個案例的經驗。最好能夠針對家庭的成員結構和經濟狀況、社區(qū)和居住環(huán)境的狀況等因素,進行有針對性的、有意識的指導,在別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一定改進,因地制宜進行培訓,最好能按照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來進行不同的訓練,循序漸進。

 

  年齡培訓方向

  3歲辨認錢幣,認識幣值、紙幣和硬幣

  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,如畫筆、泡泡糖、小食品

 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,并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

 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,開始學習攢錢,培養(yǎng)“自己的錢”意識

  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簽,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

  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,并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

  9歲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,能討價還價,學會買賣交易

  10歲懂得節(jié)約零錢,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,如滑板車等

  11歲通過商業(yè)廣告發(fā)現價廉物美的商品,并有打折的概念

  12歲懂得珍惜錢,知道來之不易,有節(jié)約觀念

  13歲明白通脹通縮,了解理財渠道可以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

  14~18歲跟家長一起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(yè)活動和理財、交易等活動,家長進行指導

  18歲根據自身情況,開始獨立進行商業(yè)和投資操作

 

  如何練財商

  財商教育機構:

  現金流游戲很時髦

  上述財商教育機構的王老師透露,在國內,財商教育目前訓練課程相對較少,但從培訓結果來看,家長和孩子一同分享少兒理財書籍、通過游戲等進行模擬理財的方式較為有效,尤其是當下正流行的“現金流游戲”,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操作。

  上周,記者特別來到某機構舉辦的財商訓練活動現場,近距離觀察了如何向未成年人灌輸正確的財富觀念。在現場,老師正在帶領孩子們做幫助孩子理解資產和負債的“現金流游戲”。該游戲的具體規(guī)則是設置一塊游戲紙板,每個人都分配一些模擬金錢和一只“老鼠”,大家輪流投擲篩子,而“老鼠”則隨著篩子的數量在慢車道上“走動”。慢車道上有“發(fā)工資”和“收費”等環(huán)節(jié),如果玩家“投擲”的非工資收入大于總支出,“老鼠”就能進入快車道,從而獲得“財富自由”,達成財富夢想。

  在游戲開始時,孩子們通過抽取職業(yè)卡給自己定下一個職業(yè),例如醫(yī)生、教師等,每個職業(yè)都有相應的工資收入和初始財務狀況,孩子們必須對收支狀況進行一一記賬。游戲開始了,小家伙們非常高興地領到了自己相應的工資。每次“老鼠”經過地圖上的“銀行”時,“銀行家”都會根據孩子們職業(yè)卡上的動態(tài)現金流發(fā)工資。有了模擬貨幣后,一些孩子就開始做上了買賣,另一些孩子則不斷把錢存到銀行。通過在慢車道上的收入和支出,孩子們發(fā)現了錢的金額在變化,也開始和指導老師或身旁的家長交流起來。

  王老師表示,在財商教育機構,類似的游戲還有很多,有桌面撲克牌類的、模擬類的,也有可以多人操作的電子游戲。

 

  家庭教育是關鍵:

  把“給錢”變“賺錢”

  近期,某國內知名調查機構以教師為對象,進行了一項未成年人消費調查,在調查報告中,有95%的教師認為目前少年兒童中存在高消費、亂花錢現象,“學生高消費現象確實比較突出。”比如有些學生的手機很貴,學生們經常用手機上網、打電話等,費用也很驚人。而學校統(tǒng)一了校服,學生們就展開了鞋子的競賽,上千元的球鞋在學生中屢見不鮮。

  專家對此表示,理財在學校教育中一直處于空白,因此,培養(yǎng)孩子的財商關鍵就在于家庭理財教育。要從小培養(yǎng)孩子的金錢觀,第一步就要從“給孩子錢”向“讓孩子去賺錢”轉變,讓孩子明白,錢是必須通過正當勞動掙得的。

  市民許女士就已經開始了這樣的實踐。許女士的兒子即將上小學,為了改變孩子“伸手要錢”的毛病,她讓孩子通過干家務活獲取零花錢。“例如,掃一次地,給2元;洗一次碗,給3元……讓他給自己打工,賺零花錢。”許女士說,自從兒子開始自己“打工”掙錢后,對父母提出的購物要求減少了,每次看到喜歡的玩具,他都會首先去翻價格標簽,有時嘴里還會念叨:“買這個玩具得讓我掃20次地呢……”

 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洪明博士表示,許女士的做法很值得學習,“讓孩子知道如何正當賺錢,合理消費,才是兒童理財的重點。”他說。

 

  督促孩子記賬

  讓錢花得明明白白

  在孩子小的時候,他們或許并不明白錢的來歷和意義,有時甚至把它當作“橫財”,毫不珍惜。對于這種情況,理財師建議,由于孩子們沒有任何理財意識,對于金錢的支出沒有合理的規(guī)劃,只憑自己好惡來使用,因此家長要做的,就是引導孩子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。為了防止孩子亂花錢,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個理財規(guī)劃。

  首先,建立一個記賬簿,讓孩子記錄下由誰給的,給了多少錢。記錄下每天的現金支出,并每月做一次總結,做一次比較,看看哪些錢的花費是必要的支出,哪些是無謂的。幾個月下來,孩子就會自覺控制一些不必要的支出。

  第二,讓孩子花錢其實也是“成長的需要”。理財師表示,讓孩子學會選購簡單的學習用具和生活必需品,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技能、社會交際以及打理財產的能力—————比如和孩子一起規(guī)劃,用多少錢購買學習用品,用多少錢娛樂,用多少錢儲蓄,用多少錢購買自己喜歡的物品。

  此外,家長還可以把錢作為對孩子學習、生活進行獎勵的基金,以此激勵和強化孩子多做一些有益的事。比如,對孩子付出的勞動,做出的貢獻,取得的成績,家長可以按照約定,讓孩子從獎勵基金中自行提取一部分作為獎勵。

 

  少兒理財話題大PK

  話題1:零花錢,到底給不給?

  王先生的兒子堯堯已經上小學3年級了,由于每天上學放學都是爺爺奶奶接送,所以王先生從來不給堯堯零花錢,“需要什么,我們會給他買”。但最近,堯堯卻向爸爸提出了每周要20塊零花錢的要求,為此父子倆爆發(fā)了激烈的爭執(zhí)。“8歲的孩子身上怎么能放這么多錢?何況他提出的購物要求我們都滿足了的。”但堯堯卻堅決不同意,“別的同學都可以有自己的零花錢,為什么我不可以?”

  而市民李女士對此的態(tài)度卻截然相反。從女兒上小學開始,她就讓女兒自己管理零花錢,每周10塊,后來漲到每周25塊,“如果用完了,則需要通過干家務活來賺”。李女士說,孩子早晚要獨立接觸金錢,與其以后走彎路,不如從小就培養(yǎng)她獨立支配金錢的能力。

  理財師評價說,從理財的角度來說,零花錢不僅是孩子們的自有財富,還能成為啟迪孩子的財商、培養(yǎng)正確金錢觀念的教育工具。因此,家長們不應該完全否決孩子對零花錢的要求,“最關鍵的是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合理使用。”

 

  話題2:干活給錢究竟對不對?

  與許女士一樣,陳先生在家對女兒實行了一陣子“賺錢”教育,但是經過了一段時間后,他發(fā)現孩子變得斤斤計較。“比如我讓她下去找小朋友玩時,順便把垃圾袋提下去,她竟然問我給她多少錢?”還有一次,女兒不好好吃飯,他苦口婆心地勸她吃了一口飯后,女兒伸手管他要錢———吃一口飯給1塊錢,“我很茫然,讓女兒學會賺錢,究竟對不對?”

  許女士說,其實她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,但是按照她的經驗,許女士先是教育孩子:“如果每一件家務都要付錢,那是不是媽媽給你擦了書桌,奶奶為你煮頓飯,你也要付錢給我們呢?”通過這樣的教育,孩子心里有了盈虧的權衡,知道了付出與勞動報酬的關系,對“錢”的意識便有了根本性的轉變。

查查吧推薦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more    
 
關于我們 媒體報道 廣告服務 地圖應用 API接口 聯系我們